3.2.5实验总结
第三章节主要讲的是激光频率微调的可行性研究,从中介绍到了激光频率微调理论分析,再到激光频率微调实验分析以及所使用到的器材。现在就来给大家做个总结。
A组和B组的部分石英晶振晶片刻蚀结果见表3.3和表3.4。由于激光器的原在本实验中,激光能量的不同通过激光电流的大小不同和微调时间的长短来反映。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微调量或频率微调量过小以至于网络分析无法测量,就增加激光照射时间或激光电流继续微调,直到网络分析仪读出的微调后频率与初始频率有差别为止。因此,就会有一次微调量过大的情况。因而, 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大到小,一步步接近目标频率。
在A组中故意留出一片由于激光照射时间过短及激光电流过小,而未能通过网络分析仪检测出频率变化的晶片1,目的是观察其晶片表面与其他有频率变化的贴片晶振晶片表面的区别,A组晶片1经激光照射后表面状况见图3.4。另外,还将微调量过大的晶片表面状况同样记录如下,见图3.5。微高量最小的A组晶片5和B组晶片5的表面状况同样拍照记录如下,分别见图36和图3.7。以下五图均在干涉仪和电子目镜放大下获得。
从上图可见,由于激光照射时间过短(10秒)及激光电流过小(200A), 而几乎未对有源晶振晶片表面产生任何影响。也就是说,银电极层厚度并未得到减薄,从而其频率并未得到改变。这也正是网络分析仪未能检测出其频率变化的原因所在。